آسيا الباسم

哪有什么将星转世,不过是拼尽全力想护一人周全罢了
除却君身三尺雪,天下谁人胜白衣

【长剧评】正剧角度剖析蹇宾为君和蹇齐关系

对,我的小齐将军可是卫霍那样的人物,怎么可能为了那样一个咋看很有道理,但其实经不起推敲的理由而投降,不说独寤寐歌大大分析的粮食问题,就说依照双白的感情,就算是为了蹇宾,小齐也不可能退,一旦小齐退了,军心必然动摇,天玑大军必然节节败退,届时吾王便会陷入危险之中,所以就算只为吾王,小齐也不可能退,必然会奋战到底。
还有他俩自刎时,我觉得就算小齐心里知道蹇宾多半已经死了,但依照他们的感情,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小齐一定会前往睢炴城,倘若蹇宾还活着,那就拼尽全力护他周全,倘若他死了,好歹为他收尸,然后生同衾死同穴。
还有那个所谓的父命,可去他娘的吧,我不接受,而且这对吾王不公平。
执明有赤子心性,我的小齐将军又哪里比他差,只不过他把所有的温柔与赤诚藏了起来,只留给一人,这也是小齐最大的缺点,他的眼界太小,眼里只看得见一个人。
可惜的是到死都没能让小齐知道,他的王,在死前,心心念念的不是他的江山,他的子民,而是他的小齐将军;也可惜两人明明知道对方的心意,却到死都未能表明心迹

独寐寤歌:

《刺客》里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小齐,然而感觉自己天天在心疼大白


看剧的时候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弹幕或评论“蹇宾要不是疑心病太重也不会亡国”、”蹇宾怎么一点决断力也没有,为什么不一刀斩了国师”、”蹇宾什么本事都没有,就会发火“、”蹇宾从来没相信过小齐“诸如此类。每每想要反驳,却不知如何用只字片语解释明白,所以在此想谈谈对蹇宾为君的一些个人浅见,如有不足或妄言之处,欢迎理性讨论。




天玑国内部情况


从片头介绍和后面故事的发展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天玑是个以农业安身立命的国家。相比于天权的物产丰富,天枢的战马和矿石资源,天玑的经济结构比较单一,基本上就是靠天吃饭。这种经济模式本质上是很脆弱的,一旦进入战争时期,军粮的需求和劳动力的流失都会严重冲击国家经济。故事开始时天玑经历了近五十年风调雨顺,因此经济相对平稳,社会安定。可背后的隐患仍是巨大的。


而天玑的另一大特色在于信奉巫仪,说的好听一点是敬奉神明,说得不好听一点就是全民迷信,这就使得大司命借着一个能与上天沟通的身份得到了与王权抗衡的资本。几乎每次一到天玑朝堂戏就能看到弹幕一片“斩了国师”的呼喊,那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国师到底能不能随意就杀。答案当然是不能,这涉及到两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是天玑百姓对国师的态度。从剧情来看,很明显百姓对国师的神权很非常敬畏的。换个角度来说,若木华这个人的气象学天文学专业水平的确出众,对于古代不具备科学常识的平民来说,能正确预测什么时候天晴什么时候下雨什么时候有日食月食的大司命无异是天神的旨意在人间的化身。在天玑百姓的心目中说不定就是这位大司命保佑了他们多年没有饥荒之灾,所以就算是为天玑一举攻下他国五座城池的将军,只要国师说一句将星移位,茶肆酒巷里就会充斥着齐将军是灾星的传言。可以与此对照的是,当天玑攻打遖宿失利,国师针对战事的卜测相当于是失败了,此时民众纷纷逃亡他国,他们相信一定是国师得罪了天神,所以天神才会降下诅咒。这正好从反面印证了一点,那就是国师前几十年的卜测基本没有失算过,或者说在他的精心安排下像是没有失算过一样。这对天玑的君王来说无疑是一件比较可怕的事情,一方面他们需要利用大司命对民众的影响力来进行宣传和稳定民心(例证就是迁都之前蹇宾还要留着国师让他去安抚百姓),另一方面他们从小接受的巫文化教育也决定了他们对大司命的所有意见不可能置若罔闻。


第二是若木华本人在现今朝堂的地位。从台词的一些蛛丝马迹中我们可以推断,他担任天玑首席文臣至少有几十年的时间,也就是说若木华很有可能是蹇宾的父亲,也就是上一代天玑侯,留给他的旧臣,而且很可能长时间受到重用。这也就解释了为何国师在朝堂之中一呼百应,很多事情他不用亲自奏请,而是可以发动满朝文武一起向蹇宾施压。他不仅朝堂势力盘根错节,连地方上的豪强都依附在他的神权之下作威作福,虽不像天枢国的三大家族一样直接掌控国家命脉,但从他们不肯给流民放粮一事上也可以感受到这些地方性的权力中心对于王权呈现隐隐挑战之势。


所以蹇宾不是不想动国师,而是现实情况还不允许他这么做。草率地撕破脸的后果是什么?是国师势必要进行反击。若木华这个人别的本事可能不大,骗骗百姓还是很有一套的,如果他向外传播说天玑王违逆天意会给国家带来灾难,那民众到时会站在哪一边?同时,朝堂之上的国师党也一定不会坐以待毙。一旦国家的上下人心不稳,天璇天枢又随时环饲在侧,这个结果绝对是蹇宾所不能承受的。


天玑这个国家其实有先天性的不足,经济结构承压性差,政治要防备神权时时生变于肘腋之下,最重要的是天玑缺乏人才。不算小齐,天玑的一班朝臣里就没几个还能说人话的了,从各方面来看都是一群资质平庸之辈。对,那个大农丞,我说的就是你。作为一个农业大国财政经济主管官吏,你们君王一下子想不到农民会耽误农时,你一个每年负责全国农业生产计划的居然也想不到?想到了你居然不管?我要是蹇宾年终直接看到粮食减产六成的报告我也傻眼,最后还只能派军队下去管粮食的事情,大农丞你不自刎谢罪也应该引咎辞官了好吗?留你何用啊!归根到底还是天玑缺乏人才选拔制度,这一点和国家神权至上的理念不可不说没有关系。一来民众迷信,导致士人阶级的缺乏。再者,国师想必是坚决反对国君选拔人才与自己分权的,一旦有好苗子跳出来,他一定会借上天之口打压异己,可以参照小齐的情况(蹇宾都宠成这样了还是免不了被国师各种算计)。在天玑陷入危机之后,蹇宾为什么火气这么大?因为他原本以为底下人只是贪权贪财,对国家还是忠心不二的,但不曾想到他们一个个都愚蠢到不顾大局、把自己的私利放在国家安危之前,所以他才对国师说,我现在才知道人心是最难拿捏的东西。反观天枢倒是很有意思,正因为三大世家直接架空了君主,掌握了国家政权,他们对学宫一事反倒乐见其成,因为这正是世家们向上输送自家子弟的最好途径。现实也是,学宫中最杰出的人才基本都来自教育条件比较好的世家大族(剧情提到策论比试中苏严稳居榜首,方方土只在中游),只是他们没想到半路会杀出个仲堃仪,给了孟章一个翻身的机会而已。


这样一个娘胎出来就有毛病的国家是怎样在故事开始时以强者姿态出现的呢?我想蹇宾继位的这几年至少是有功劳的。我们可以来分析一下他大概干了些什么。


首先他开始着手削弱神权的基石了。大家都觉得爱拿捏人心是蹇宾的缺点,但事实上作为天玑的君主他要是没有这个本事早就被大司命玩弄于鼓掌之中。可以想象得到天玑的传统一向是所有政令都要按照大司命的卜卦行事,但蹇宾实际上正在一点一点地削弱若木华对于政事的影响力。即使是在国师势力把控朝堂的环境下,蹇宾还是树立起了自己的权威。第八集,我们从国师的口中可以知道,尽管蹇宾依然事事都要占卜,但是实际上新颁布的政令都是他自己的意思,就算和占卜结果相悖也颁布下去了。这一招明褒暗贬,连国师都感叹蹇宾城府深沉,不能小看。


再有就是强兵。从公孙和丞相的对话中,我们得知天璇早年曾打进天玑王城抢走南方祭宫的鹿首方尊,那时率兵的是吴老将军,而且公孙看上去对此事的来龙去脉颇为清楚,也就是说这件事发生的年代不可能太远,至多也就是十多年前的事情。让他国攻破了王城说明那时的天玑在军力上是处于下风的,如果再算上几年从战争中恢复的时间,天玑真正开始发展兵力估计也就是蹇宾掌权前后。蹇宾的设定是西方白虎,主金,平时多好兵甲之物,而且一出场就是在巡视边境防务,可见其继位之后一直着力于整顿军队,吞并玉衡,使天玑一举成为军事强国。到小齐拜将之时,单就驻守在靠近天枢边境的守军就有三十万。五日拿下五城的战绩,除了归功于小齐的惊世将才之外,蹇宾早年的准备也算是功不可没。


蹇宾绝不是一个没有能力的君王,他文武双全(虽然剧中好像打架一直输,但比起除单身狗以外的其他王上武力值还是可以的),而且还很勤政(你们就看看大白有几个晚上是在好好睡觉的啊,桌上的奏折摔都摔不完,担心小齐还担心的皱纹都出来了,晕眩什么绝对都是刺杀时候受伤再加上累出来的,你们居然还忍心笑他假摔,让我心疼大白五分钟)。讲真,就天玑这个情况换个人带不一定带的动。天璇意图称霸,派出死士去刺杀的两个目标为什么一个是启昆一个是蹇宾?因为这两个国家的内部政治结构是存在问题的,一旦作为主心骨的君主出了事,整个国家就很难再重回正轨,钧天是这样,其实天玑也是如此。小哭包颓废天璇还能正常运转,天枢实际上靠三大世家支撑,天权就更不用说了,然而这在钧天或是天玑都是不可想象的。所以蹇宾这个位置绝不是换个人随随便便就能坐的。




蹇宾没有决断力吗


纵观全剧,蹇宾在向他国出兵和结盟的问题上多次纠结过,但这是不是只是说明了他本人性格的优柔寡断呢?这样想未免也有些太简单了。


当天下乱局初现的时候,蹇宾到底有着什么样的谋划和目标?


剧情伊始天玑是唯一一个尚未立国的地方势力,其在各国明争暗斗的角逐中实际上一直处在一个隐而不发的位置。原因无非以下几点,一者,即如前面分析的那样,蹇宾继位后受到各种内部问题的掣肘,他必须在发展国家实力的同时先腾出手解决这些矛盾、巩固自己的势力。再者,天璇正处于人强马壮的鼎盛时期,发兵瑶光,威胁钧天,隐隐露出势不可当之态,天玑实难在此时与其争锋,故而蹇宾选择了暂避其锋芒。事实上,蹇宾第二集出场时恰是在巡视与天璇边境接壤处的防务,一方面可能是在调度军马防范天璇掉头对天玑下手,另一方面也是在刺探天璇国内的情况借此判断陵光的下一步图谋。他在了解到裘振的死打击了陵光的斗志,以及天璇吴老将军染病无法带兵的诸多有利情报后才返回王城,之后才在感觉到各方鼎立之态已成的情况下决定立国。


立国之初,蹇宾首先着眼的是搞定国师、团结国内力量。而对外。其实还没有明确的政策。他并没有打算马上向哪个国家出手,或是做乱世中拉仇恨的出头鸟,而是寄望于在解决内部问题后再依据各国情况决定下一步动作,这也正是判词中说的“笑看分庭,暗控大局”。


然而他毕竟低估了这天下风云变化的速度,就在他还在朝堂上和国师斗智斗勇的时候,天枢和天璇就已经下了联盟这一步棋,方方土更是看准了天玑国内的经济隐患来了一招一击致命。


说到底蹇宾缺乏的并不是决断力,而是国家层面的战略意识。天玑到底缺少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谋士,能为蹇宾分析天下格局,提出一步一步争霸的战略蓝图(类似《隆中对》)。小齐纵然文韬武略,内有丘壑,在应付他国算计时总能反应敏捷、雷霆手段、力挽狂澜。但他终归不是一个像方方土那样的战略家野心家,而且作为绝对鹰派,处理问题的手段有时难免过于强硬了些。就四国刺客出使遖宿的那一场戏来说,慕容离在各种挑拨,方方土意图和天璇结盟出兵天玑,公孙钤没有向天枢靠拢反而是向天玑释放了善意,然而被我们耿直的小齐将军顶回去了。事实上,此时与天璇暗通下款曲是没什么坏处的,至少粮食短缺时还能多出天璇这个渠道。奈何我们齐将军天生就是个不会搞事情的人,特别你们曾经还想刺杀他家大白,能给好脸色就怪了。


纵观全剧,天玑在外交上长期处于被动的状态,一直在借招拆招、疲于应对,却始终缺乏防范和主动出击的意识,在对天枢天璇或战或和的态度上也是摇摆不定,导致了天玑长时间陷入被针对的困局。这一切不得不归咎于国家发展战略的模糊。




所谓蹇宾的疑心病导致了亡国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就根据天玑的几次重大决策来谈谈很多评论所持的“疑心病亡国论“,同时借此一窥蹇宾的手腕和能力。


首先在对天枢发兵一事上,双白是君臣同心的。当国师站出来不同意妄动刀兵的时候,蹇宾是怎么说的?他说,国师说得对这件事不能这么轻率要不小齐你顺便去边境看看吧反正那里有三十万军队我顺便授予你兵马节制之权。什么叫说话的艺术啊!表面上好像是顺着国师的话,实际上采纳的是小齐的意见,而且噎的国师连反对的话都没法讲。我一直觉得这里的剧情既表现了蹇宾善于拿捏人心的特点,又着力刻画了蹇齐的关系。然后呢?小齐带着“去边境看一看”的王命直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拿下了天枢五座城池,就怕别人不知道这是蹇宾默许的。接下来还有一个体现君臣默契的细节。在天枢派出使臣议和之后,国师建议马上退兵,然后蹇宾顺势下了一个择日回朝的命令给小齐,“择日”啊,小齐当时的表情绝对秒懂。就问你蹇宾这一手玩得六不六,六不六


接着就是天璇提出用鹿首方尊议和。小齐的主张是直接出兵天璇,然而此时蹇宾却并没有做好短时间内连续对天枢天璇用兵的准备。蹇宾不想教训天璇吗?不要忘了天璇曾多次派出死士刺杀他,说蹇宾内心不想打天璇我是不信的。但他此时的隐忍当然是有自己的考虑。一层原因他和小齐也明说了,刚打完天枢此时开战粮草供应恐有困难,二来我想蹇宾也是怕与两国同时为敌会迫使他们站到同一条战线上一起向天玑发难。他虽然不同意主动出兵,但回应还是非常强硬的,提出必须是天璇直系王室成员作正使,不然鹿首方尊怎么丢失的他就怎么从天璇那里抢回来。这一番话给了国师面子,给了天璇下马威,同时也充分照顾到了小齐的意见。如果天璇此时有任何冲动之举,那么蹇宾必然还是要派小齐出战的。他此处的处理我并没有感到有什么不妥,反而觉得相当霸气有木有!包括后面小齐建议直接扣留使节那一段,其实国师说的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古代扣留他国使节(更何况还是对方高级王室成员)是非常严重的外交事件,相当于直接与对方撕破脸,而当时似乎也没有必要对天璇做到如此程度。但蹇宾是怎么做的?他对小齐说这件事你看着办吧,也没有嘱咐他要掌握什么样的分寸,而是直接把生杀大权交给小齐了,说好的不信任呢?


日食月食之后发生了遖宿立国和粮食危机这两件事,前者蹇宾为了保护小齐让让他出使遖宿,后者蹇宾甚至听从了小齐的建言把军中之人派到地方上去向大户要粮。说实话,军队去管行政方面的事情,这是有越权嫌疑的,但蹇宾有对小齐的建议有任何不满吗?没有,还是言听计从的吧


然后就到了最有争议的出兵遖宿事件。这一段情节大家看着都挺生气,因为蹇宾确实是有被卜测结果影响到(所以说红旗下长大的好少年们,你们一定要记得,封建迷信害死人啊),但我在另一篇分析文中也提到过,出兵遖宿的决定并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在所有人看来,天璇刚刚大败遖宿,正是其军队士气最盛之时,虽然只要小齐出马十有八九能拿下,但南方有遖宿虎视眈眈,北方又有和天璇处于准结盟关系的天枢蓄势待发(蹇宾并不知道乾坤此时已有矛盾),万一哪一方来乘火打劫或围魏救赵,后果都是不堪设想的。反而攻打遖宿的后顾之忧会小一点,因为天枢与遖宿并无交好,天璇与遖宿又刚动过刀兵,于情于理都不会插手天玑进攻遖宿。况且遖宿既然已经填了沼泽,野心已显,这正是试探其兵力的一个好机会。除了迷信因素之外,蹇宾攻打遖宿的决定,与其说是疑心,倒不如说是一方面是不相信慕容离,一方面又太过相信小齐的能力。况且两人争执时蹇宾实际上已经妥协了,说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吧,结果反倒是小齐软了。其实如果没有副将的冒进,此战胜负其实还不好说,这锅不能由小齐背,当然也不能完全让蹇宾背。一战损失了七万人,蹇宾一边全力护小齐,一边安慰说粮食的事他会再想办法还让小齐别担心,这叫怀疑吗?


去浮玉山结盟前,小齐一句话蹇宾就给信物,而且看上去完全没关心小齐准备干什么,只问带话的斥候齐将军还有什么话要和本王说的,我都快感动哭了好吗,蹇宾对小齐身边的斥候居然也开双标模式。从浮玉山回来,小齐报告说他擅作主张已经答应要节制三国兵马,蹇宾的反应是什么?他说小齐你做的对,要是本王亲自去结盟也会答应的,这哪里有透露出对小齐为将的一点点不信任?


但最后他为什么还是没有及时派遣小齐去边境,以至于延误了战机呢?我反复看了这集之后分析出了一下几点原因:


第一,天玑朝堂上至少有三分之二的人反对与三国结盟。理由信不过天璇和天枢,万一这两个国家不安好心,以援兵之名借道天玑,然后和遖宿里应外合一起瓜分天玑呢?这个理由成不成立?我想,至少是值得蹇宾让好好考虑的。毕竟天玑的外交战略一向模糊,和其他几国之间都是敌友难辨,并不能放心地去相信谁。事实也证明四国联盟什么都是靠不住的,唯一靠得住的只有公孙一个人而已(日常表白公孙)。


第二,国师提出齐将军上一战让天玑损失了七万将士,此时再让他带兵恐怕民心不服。在我们看来,这自然只是国师打击异己的说辞而已,甚是荒谬。但不要忘记啊,天玑是个全民迷信的国家,从一开始的将星移位,到日食月食,再到折损七万士兵,百姓说不定真的把齐将军当做了灾星!国师这套“民心不服”的托辞很可能是有事实根据的,至少小齐自己对国师提出的这个理由没有办法反驳。


第三就是蹇宾的私心了。事情到了这个地步,蹇宾对整个局势的发展是有预感的。而在这个只有把小齐推出去才有可能挽救天玑的生死关头,他心软了,他舍不得了。他让当初把小齐留在自己身边,是觉得自己能给他最好的东西,而不是让他替自己或是替自己的国家去送死的,所以才有那一句“不如你离开吧”。当然小齐是不可能离开的,到了最后,蹇宾还是要把他最在乎的人亲自送上刀光血影前途未卜的征程。


蹇宾在彻底下定决心让小齐领兵曾前想起国师一番话,大意是万一小齐手握兵马却背叛天玑怎么办,这么做是自乱阵脚。这是我看剧时唯一一次觉得蹇宾在用帝王的心态来思考有关小齐的问题,但这难道不正常吗?在把自己的性命和整个国家托付给另一个人之前,即使这个人是自己身边最亲近的人,任何一个正常的、不傻白甜的君王都会有这样的犹豫吧。更何况蹇宾的犹豫只存在了一个短短的回忆杀的时间而已。这是疑心吗?不,这恰恰让我感受到了蹇宾对小齐的感情。


当然,抛开两个人的感情不谈,我们可以单纯地从君臣角度来分析蹇宾对小齐是否信任这个问题。


一个君主不信任他手下的将军时会有什么表现?我想起东吴夺取荆州之前,孙权意图让孙皎和吕蒙担任左右部大督,吕蒙回答说:"若至尊以征虏能,宜用之;以蒙能,宜用蒙",意思是说你想用孙皎就用只用孙皎,想用我吕蒙就只用我吕蒙,不要搞牵制这一套耽误国家大事。反观剧中,只要是小齐领兵,蹇宾一定授予其节制兵马之权,从不曾在战争过程中下旨干涉军情。陵光不放心小吴将军尚且让公孙的门客去做监军,但蹇宾有这么做过吗?他对小齐带兵从来都是一百个放心的,连“择日”之类的遣词都是意在给小齐最大的调兵自由。打了胜仗各种封赏,打了败仗全力相护,紧要关头连虎符都可以交付。作为一个君王,蹇宾已经给了他的上将军他所能给的一切。如果有人因为他在关键问题上的决策和小齐不一样,就认为他疑心的话,我只能说陵光也没有事事都听公孙的,比如任命小吴将军一事,这难道能说明陵光不信任公孙吗?再说了,如果蹇宾真的什么事都听小齐的,那才是真的没有决断力呢。


其实,白衣组之间的磕磕绊绊与其说是信任危机,倒不如说是沟通问题。密信的事情不说,蹇宾不高兴,觉得你居然有事情连我都要瞒着;日食月食的时候,小齐说你不该在意一个臣子的得失,蹇宾又不高兴了,觉得你这肯定是和我生分了不相信我了。这哪里是疑心病啊,分明是小两口闹别扭嘛。其实什么话明明白白说出来也就好了,可偏偏一方傲娇,一方又恪守君臣之礼不敢逾越,到最后是“至亲至疏夫妻”。双白的结局对我来说最虐的点,是小齐至死都不知道蹇宾被俘后唯一关心的事情是他的生死,自刎前唯一的牵挂也只有他,所以说良好的沟通多么重要啊。


这一点上孟章对方方土做的的确很好,但励志组和双白的情况又是不一样的。凌司空走后,小绿是把方方土当作了他最后的机会,他没有后路,只有信任方方土这一个选择,不然不可能有机会去和三大世家抗衡。另外有一点很关键,就是孟章对仲堃仪的感情和蹇宾对小齐的感情是不一样的啊。仲堃仪说我和天璇的公孙钤交好,孟章不会觉得有什么,包括公孙对陵光说他和仲堃仪关系很好,陵光也不会觉得有什么。但是,要是小齐说他和谁谁谁交好的话,蹇宾绝对会生气,而且是很生气,这是为什么你们都懂的,我就不说了。再说回小绿个内心单纯的好少年,他不拿捏人心,结果就是我们都不知道他最后是被哪方势力害死的(我个人倾向不是方方土干的),天枢国也没能逃过一劫。身处于和天枢一样内部权利斗争比较激烈的天玑,我真心觉得蹇宾多点心眼还是没错的。


就算是天璇这样上下一心的国家,即便有陵光这样公认的明主,如果没有天玑挡在前面,说不定还会是第一个被灭的。这就不得不吐槽编剧给天权和遖宿开的挂了。天权这个画风明显不同,而且常年别遗忘在昱照山以西的国家我就先不说了。我就讲讲遖宿,一开始我还以为遖宿有点像游牧民族的设定,一般而言这种设定的国家军事强盛,但文化和经济都比不上中原地区。然而我错了,遖宿不仅经济文化军事没有一个弱项,而且文臣(长史)武将(都督)都颇有实力,遖宿王本人的带兵能力在剧中居然仅次于小齐。连唯一一点消息闭塞的缺陷都被慕容离弥补了。这个设定我服气,如果最后遖宿没有一统天下的话,一定请告诉我编剧是怎么办到的。


所以大白是真的不容易啊!写这篇评论的时候,我在循环《千秋殉葬》,听到“从今,休管何人得我旧江山。"一句还是忍不住难过。平心而论,蹇宾在和平时期一定是个勤政爱民的明君,在天下大乱时也足以称得上是个合格的角力者。只不过他高估了这个乱世留给他的时间,而国家的先天不足和外交战略的缺失都引领他走向了最终失败的结局。天玑的亡国,多多少少有点时也命也的味道。所以,任何把亡国归结于蹇宾多疑/优柔寡断/没能力/(谈恋爱)的评论我都是实力拒绝的。


当然这一切都是基于《刺客》是一部正剧基础上的分析,然而我们知道编剧要开始走玄幻风啦。裘振和小齐的蓝牙大宝剑已经送到单身狗王手上,我就问你们方不方?方不方!


-----------------------------代表了作者无比感激之情的分界线--------------------------


今天白衣组的糖甜晕我,于是这篇评论写着写着就爆字数了。能看到这里的小伙伴,你们一定是双白真爱粉。感谢你们,给各位鞠躬,国庆节快乐!



评论

热度(816)

  1. 共20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